9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4年度入學典禮,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餘名本科生、研究生,齊聚神仙湖畔,踏上嶄新征程。校長徐揚生教授及大學主管人員陪同大學理事會成員代表、教授代表與本科新生在禮文堂的主會場參與了莊重的典禮儀式,研究生在大學體育館的分會場同步觀看並參與典禮。新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嘉賓通過線下和線上直播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大學傑出教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大學傑出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新生代表劉思哲同學和徐揚生校長分別在典禮上發表了演講。
匯聚四方共赴新程 廣闊天地逐夢高飛
2024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來自四方山河的年輕學子共同見證並分享大學十年發展的輝煌成果。他們也將和大學一起,再度啟航,用青春和夢想開啟新的紀元。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迎來世界各地的本科生、研究生4000餘名,並首次迎來港澳臺地區新生。大學在全國21個省(市)及港澳臺地區共錄取1566名本科生,包括首次錄取的港澳臺生23人,藝術類錄取93人。
2024年秋季,大學共招收國際本科新生240名,創歷史新高,佔新生總數的近10%,分別來自巴西、柬埔寨、加拿大、希臘、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蒙古、巴拿馬、菲律賓、俄羅斯、泰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等16個國家。此外,大學接收來華交換生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0,共錄取來自英國、丹麥、荷蘭、比利時、德國、波蘭、法國、瑞士、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44所合作院校的133名交換生。
來自北京的李岳宸同學即將入讀理工學院,「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四年,是我們成長為人格完整的、有責任感的青年的最好時機,我們胸懷大任,為自己,為我們的家庭,為我們的團體,為了自己的祖國,甚至能為全世界做出我們的貢獻。我期待這段美妙的旅程,是愛與善的遇見,是每一段美麗的邂逅,為了新想法、新發現帶來的振奮,感受新知識給我們的震顫,為了收穫真正成人的自我認同感。」
來自香港的黃曉雲同學即將入讀數據科學學院的「哥大3+2直碩班」項目,「以國際化舞臺為起點,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中打好基礎,在最前沿的領城中「以不變應萬變』期待未來,期待自己,期待在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的校園生活可以為我帶來更多的視野。」
來自巴西的Francisco Manna Melo Martinez,將要入讀經管學院,「我原本計劃去西班牙留學,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中國居住了五年後給我講述了他在深圳和上海的經歷,我便萌生了去中國的想法。研究這兩個城市的大學後,我發現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對我最具吸引力,因為這裏融合了西方教育方法和中國文化。我相信在深圳學習將為我提供更廣闊的全球視野。」
來自俄羅斯的Dana Kalambaeva,將要入讀數據科學學院,「來中國學習是我多年來的夢想,我欽佩中國人民的勤奮精神,並深深地愛上了中國以及中國文化。這所大學為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機會,不僅能夠在英語教學環境中學習,還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我知道深圳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我喜歡這裏的一切,尤其是處處綠意盎然,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到各地走走看看。」
段崇智勉勵新生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在演講中向所有2024年入學的新生表示熱烈歡迎和祝賀。他指出,今年的入學典禮恰逢大學建校十周年,具有特殊意義。他在演講中強調,大學在培養全球化人才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來自全球各地新生們的到來,不僅象徵著大學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也為大學十年的輝煌成就增添了新的篇章。
段崇智教授呼籲同學們接受成為未來領袖的挑戰。他特別提到,作為國內最頂尖的中外合辦大學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學生提供的雙語和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不僅有助於學生們在學術上取得卓越成就,還將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深刻尊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段崇智教授鼓勵同學們超越自我的限制,放眼世界,追求卓越。「雖然前路或有艱辛,但只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斷鑽研知識,追求真善美;主動關注社會,積極回饋,你們定必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為國家謀求福祉。」
徐揚生鼓勵學生開啟學術旅程 發掘無限潛能
校長徐揚生教授在致辭中提到今年入學的特別意義,「作為2024級新生,一方面,你們恰好見證與分享了這所大學辦學十年的成果;同時,你們將肩負承前啟後的使命,與這所大學一起開啟下一個十年的嶄新篇章。」徐校長願同學們在求知探索中體驗到無窮樂趣,在追尋真理時感受到心靈的充實與激盪。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學術之路可能布滿荊棘,有時甚至會讓人望而生畏。他希望同學們「能以堅韌不拔的勇氣、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誠實守信的態度面對這個嚴謹的求學旅程,發掘出自己未曾察覺的無限潛能。」
徐揚生校長語重心長地與同學們探討「來到大學是做什麼的」,「你到這裏來上大學,不僅僅是來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和研究世界的,你是來提高自己的,我希望在這四年裏,無論你的智力、情商、領導力、想像力還是創造力都能有一個巨大的飛躍。我常常說招收了一群優秀的學生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在四年後能有一個巨大的增值。」
徐揚生校長諄諄教誨同學們不要總是過於關注外部世界,受到外部世界的牽引與影響,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與成長,「我希望大家來到大學之後,能夠通過學院、書院各種不同的活動來找到自己。在擁擠的世界裏找到自己,你就有『自信』;在擁擠的自己里找到世界,你就有『胸襟』!這樣,一步一步地去找,去發現自我,去強健自我,去完善自我,慢慢地你會找到隱藏在自己身上的特殊使命和這一生註定要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在大學最應該做的事情。」
兩位港中大(深圳)傑出教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和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分別發表主題演講。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了大學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學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構之一,不僅傳授知識,更賦予學生應對未來挑戰的工具。阿里耶·瓦謝爾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大學時的經歷,他提到,自己在選擇專業時並沒有明確的方向,甚至在入學時不知道該選什麼課程。最終,他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了化學,並將這一決定戲稱為基於「視力」的選擇,因為當時化學實驗需要用肉眼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在面對選擇的岔路口時,他鼓勵同學們探索多元領域,發掘個人興趣,「預測未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需要時間來見證。不必過分擔心起初的選擇是否正確,真正重要的是花時間去體驗不同的領域,探索知識,掌握科學的工具,並在未來應用於實踐中。」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學首屆城市管理&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雙主修項目、逸夫書院的劉思哲同學代表本科新生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在少年時期與港中大的初識,彼時埋下的人文精神種子引領她來到神仙湖畔求學,「我的目光不自主地聚焦在『國際視野』、『社會責任』和『中國傳統』上。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好像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更好地與我的理想契合了。港中大(深圳)能夠教會我用微小切實卻又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幫助我朝著自己的目標開始新的旅程,並將自己的人生方向瞄準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開學周活動從8月26日的新生報到註冊開始,期間舉辦了一系列的迎新活動:學院學術說明諮詢會、各書院的迎新破冰活動、研究生院各項目組迎新活動和新生家長會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增進了同學們對大學學術生活和書院生活的深入了解,幫助同學們更快地融入港中大(深圳)這個大家庭,順利過渡到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9月2日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餘名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新同學將正式進入課程學習,開啟在神仙湖畔嶄新的學術旅程。(記者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