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八月,草木葳蕤。從大鵬灣到珠江口,一派生機盎然。
今年8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迎來五周年。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深圳五年來對標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五大戰略定位」,在經濟、社會、民生等一系列領域改革突破、創新先行、示範引領,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樣本,一些數據勾勒出先行示範區的模樣。
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17.3億元
打開深圳經濟這五年的「成績單」,一個個數據耐人尋味。
2019至2023年,深圳GDP年均增長5.1%,站上3.46萬億元新臺階,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高達17.3億元,在一線城市中表現突出;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也由2019年的7355.6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921.7億元,年均增長7.8%,分別高於全國、廣東全省3.8、4.5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深圳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地區生產總值為17302.22億元,同比增長5.9%,超過全國及廣東全省平均增速,在一二線城市中穩居前列;
……
「在世界經濟風雨不止的背景下,對於僅有縣域大小面積卻承載省級經濟體量的深圳來說,經濟增長的壓力比任何城市都要大,5.9%的增速更顯難能可貴,為深圳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哲說。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實現經濟基礎的現代化。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堅實物質技術基礎,五年來,深圳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取得新進展;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建設提速;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5.81%……依托這些平臺,深圳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支撐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把握新風口,才能領跑科技創新。過去五年,深圳打造了以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產業發展「新引擎」。2023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45萬億元,佔GDP比重由2019年的37.7%提升至41.9%。目前,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74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7萬家。
「為中國式現代化打樣,那必然要在高質量發展上有所建樹,要創造更加豐盈、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說,把握創新風口,要在傳統產業著力,也要從前沿地帶突破,深圳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戰略轉型升級的典範城市,從深圳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經濟未來的主導戰略和大方向。
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實施
「感覺我的人生從今天開始又開啟了嶄新的一頁。」2023年6月20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法庭向全國首宗個人破產案件申請人梁先生送達裁定,批準免除他對債權人在重整計劃載明的債務範圍內未清償債務的清償責任。
法治,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2020年10月,中央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
從率先推動個人破產制度「破冰」並穩步前行,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面實施註冊制改革,再到試行二三產業混合用地……過去幾年,深圳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面落地實施。近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已3次發文向全國推廣深圳改革創新舉措達87條。
以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深圳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興領域加強立法探索,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等一批全國首創性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
今年2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正式實施,為深圳低空經濟「高飛」鋪平法治軌道。此外,深圳還發布了《深圳市培育發展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4—2025年)》,出臺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構建了「條例+行動計劃+若干措施」的低空政策體系。
在深化營商環境方面,深圳連續發布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多個方案,不斷構建市場機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市場化營商環境,全力培育和保護經營主體,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深圳擁有非常前瞻的眼光,對很多新興領域、前沿技術能夠有『先一步』的政策支持。」作為全球領先的電池材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扎根深圳20多年的貝特瑞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雲興表示,立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需要,深圳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關鍵環節立法,穩步推進法治先行示範,「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深圳改革的故事越講越生動。」
新設外商投資企業佔全國比重達13.7%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新格局。
支持外商投資生物醫藥領域、持續加強外商投資保護、全面優化外籍人才服務體系、加大製造業外資項目支持……今年5月,深圳發布《進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實施辦法》,圍繞推動重點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機制等五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
「這裏是中國的『矽谷』,優勢得天獨厚,我們也會繼續加大在深圳投資。」前不久,到訪深圳的美國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說。
今年以來,蘋果、特斯拉、英國DMG會展、日本松下、瑞士德科等跨國巨頭的高管頻繁現身深圳,洽談項目、投資簽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683家,佔全國比重達13.7%。目前,來深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超310家,彰顯了強大的「磁吸力」。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鍾雄看來,外資頻頻加碼深圳,除了人才聚集優勢、完備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等優勢,深圳持續推出擴大開放合作政策、優化外資營商環境是關鍵所在。
「引進來」蹄疾步穩,「走出去」不遺餘力。
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整齊排列,依次駛上停泊於岸邊的滾裝船,經長途運輸,最終投向全球市場。作為以汽車滾裝出口業務為特色的港口,小漠港在開通外貿航線短短一年半時間裏,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出口累計超過5萬輛。
繁忙的小漠港,是深圳外貿高歌猛進的一個縮影。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計進出口2.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7%,創歷史同期新高,佔全國、廣東全省的比重分別為10.4%、50.4%。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起,深圳的出口規模已連續31年居全國第一,且出口優勢仍在繼續擴大。
數據顯示,深圳手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電腦)、家用電器等「老三樣」優勢繼續穩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動能澎湃,正成為深圳外貿出口中堅力量。
「立足南海之濱,深圳一直被視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黃哲說,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征程上,深圳繼續發揮「開放橋頭堡」作用,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當先鋒、做示範。
每15分鐘就能走到一個社區公園
湛藍的天空、低垂的白雲、絢爛的晚霞與高樓大廈、綠樹成蔭的公園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漫步在深圳,可以感受山海連城的起伏和浪漫。
很難想像,在這塊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1260個公園,市民能「抬頭見藍、推窗見綠、開門見園」。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大梅沙海畔,生物圈3號園區是山海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樓頂800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每年由此產生的綠色電能,可滿足園區85%的用電需求。
「我們利用全網首創的『雙碳大腦』,建立近零碳指標體系,實現對整個大梅沙社區碳排放數據的動態監控。」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數智中心電碳及大數據部副主管李穎傑說。
除了生態環境,深圳文明創建蔚然成風,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博會、深圳設計周、深圳讀書月等「文化名片」精彩紛呈,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明城市,以《詠春》為代表的文藝精品佳作不斷「破圈」,2023年深圳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21萬平方米,全市各類圖書館(室)、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超1800家……
中國式現代化,是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的現代化。
深圳市寶安區,由中建二局承建的新安中學(集團)龍田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建成後可提供學位2250個,有效緩解周邊區域家庭的升學壓力;深圳市龍華區,由中建三局承建的龍華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正在全力建設中,這個集醫療、保健、預防、科研、教學、基層技術指導和信息管理於一體的婦幼保健機構,包含800床婦幼保健及200床公衛中心……
教育方面,近4年深圳全市新增學位64.4萬個,其中2023年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82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7萬個、托位0.72萬個,創歷史新高;醫療領域,2023年深圳新增床位5500張,新增社康機構45家,建成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等10個項目,2024年新增床位預計可達8000張以上;住房方面,過去4年深圳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60.65萬套(間)。
在深圳,孩子們在家門口「有學上」正向「上好學」加速轉變,「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城市」基本實現。「曾經掛號排長隊、就診排長隊、繳費排長隊,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在醫療信息化助力下成為歷史,看病更舒心了。」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吳紅艷說。
五年來,深圳聚焦「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目標,抓住市民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不斷向民生幸福標桿城市奮力前行,九大類民生支出佔到財政支出的近七成。
跑出「深圳加速度」,干出「深圳高質量」。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表示,深圳要發展得更好更快,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建設高水平國際大都市上有更多更大的成果,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科 王豐)
頂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