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第一常務副會長 車弘健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為期3年的「同鄉文化推廣計劃」,預留 3000萬元予同鄉社團申請,舉辦推廣家鄉文化的活動,以便加深市民對其家鄉的認識及歸屬感,弘揚愛國、愛港、愛鄉的精神。這是突破性的創舉,值得支持,筆者同時建議當局以該計劃為契機,著力提升家鄉文化和同鄉社團的意義和作用,更好地構築政府與民間溝通大橋,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
鄉愁是人們心中長存永留的情愫,各大同鄉社團近年皆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家鄉市集活動,多元推廣家鄉文化和講好「家鄉故事」。事實上,政府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先後推出「同鄉文化名勝展」和「家鄉市集」,足證政府認同同鄉社團在香港社會發揮的作用。
《施政報告》提出「同鄉文化推廣計劃」,再配合將成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和兩所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的博物館,都昭示政府推動香港人重新認識國家,中華文化,以至家鄉文化的決心和誠意,以家鄉情,民族情來凝聚香港人的愛國心。筆者認為,3年3,000萬元的可以視為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筆者認為,當局更宜將看待同鄉社團的視角,轉向內外的地區樁柱和溝通橋樑的新維度,進一步補充和提升有關計劃的目標和規模。
畢竟,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千百年間,來自不同省市縣鄉的人們匯聚香港,他們主要以地域鄉親為主軸,涵蓋不同界別階層的同鄉,服務在港鄉親、溝通香港與內地的往來、關心社會民生,彼此包容共濟、互通訊息、相互支援,形成堅韌不拔的民間力量,既與社會發展併帆共進,又具有「從民間來、到民間去」的特質,加上一直是特區的堅實支持力量,對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會誠心呼應同行。因此,筆者建議政府通過人員委任、資源調配和意見重視,提升同鄉社團在地區管理架構中的角色、地位和能量,確保不是「小花瓶」,而是「千斤頂」。
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內地市場是香港經濟的最大支撐,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和自信,就既要有政策,也要有門路。同鄉社團既知港情,又知鄉情,本身就是內地省市與香港文化交流、招商引資的重要橋樑,隨著北上港企和「港漂」群體不斷壯大,同鄉社團的引路支援便益形重要。因此,筆者建議政府應重視同鄉社團的中介平臺作用,協調和加強他們的溝通交流作用,發放最新經濟動態和多作背景簡介,以便強化其服務經濟的功能。
同鄉社團向與地區市民感情深厚、互動頻仍,具備高效的動員能力與地區號召力。未來,當特區政府進行政策宣講、國情宣講之時,可藉助同鄉社團自身的平臺優勢,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達致多元宣講的作用,推動全港市民同心協力創造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