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深商總會攜手香港太古集團、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等大灣區知名企業、駐港中資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在香港正式揭牌成立。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將凝聚香港、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力量、助力大灣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企業技術資源對接,服務企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奮發進取、建功立業,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揭牌儀式以「深港合作 前海向前」為主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國安公署、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教育局、香港科技大學等中央政府駐港部門、香港特區政府部門機構,深圳市委統戰部、前海管理局等深圳市政府部門機構,香港工業總會、香港工商總會、香港中國商會等香港社會團體代表,以及太古集團、中建國際、鵬瑞集團、瀘州老窖、香港金融管理學院、金源安保集團、港股100研究中心、億圖資本等大灣區企業家、社會各界人士等200餘人出席。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在致辭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親自部署的國家戰略。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使其在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將攜手大灣區各個城市,共同邁向一個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廣領域的合作,把大灣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未來,深港進一步融合,加上橫琴深度合作區、南沙合作區,相信大灣區一定會成為全國以及全球最有活力、最有競爭力的地區。
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俊琳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央也出臺了前海、河套發展的相關文件,這也表明中央對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對於香港建設國際創客中心,對於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深圳、香港的深度全面融合發展寄予厚望,寄予諄諄的囑託。深圳市委統戰部、深圳海聯會將進一步廣泛凝聚深港工商界的社會各界力量,加快推進硬聯通、軟聯通,助力河套發展規劃落實落細,進一步推動深港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的成立,可以說是順應了大勢,正當其時,相信這必將有利推動香港、深圳更好的發揮核心引擎和戰略支點的帶頭作用。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在致辭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加上其經濟蓬勃,於國家經貿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大灣區匯聚了內地、香港和澳門三地的綜合實力,提供了無數商機和發展機會。隨著大灣區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大灣區的企業家們必須團結一心,攜手合作,共同擁抱這個機遇。
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主席、太古(中國)有限公司粵港澳大灣區董事鄭家駒作主辦方致辭時表示,香港作為中國經濟核心區域,市場經濟發達,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自由開放、中西融匯、多元並舉的特點。粵港澳大灣區不但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更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契機,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在此背景下成立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對打造大灣區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基地,為區域合作與發展、助力國家經濟騰飛將起到積極作用。
駐港中資企業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王曉光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將立足「中央要求、灣區所需、自身所長」,發揮出大灣區建設領域「超級聯繫人」的作用,在促進「灣區融合」和「科創引領」等方面走在前列、勇當尖兵。作為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的會員企業,我們非常希望與協會企業攜手同心、深化協作,共同推進大灣區「9+2」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匯聚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會上進行了大灣區社會團體合作簽約,舉行了2023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企業發布。香港太平紳士、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聯合會會長、鵬瑞集團董事局主席徐航在發言中表示,深圳和香港是全世界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創新意識超前,在大灣區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灣區產聯將攜手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充分釋放大灣區產業與文化、歷史與傳承、科技與服務、模式與產品的集聚效應、傳導效應和輻射帶動效應,加快打造開放型協同創新共同體,輻射帶動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創新發展。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作《2023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香港大灣區工商業聯合會執行主席、金源安保集團董事長黃潤新黃潤新在會上宣讀了「2023粵港澳大灣區高持量發展標桿企業、優秀企業」名單,樹立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標桿企業典範,推動大灣區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會上還舉辦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推介,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袁富勇在致辭中表示,前海是區位條件最優越、改革創新最活躍、開放成效最顯著、金融開放創新最前沿、法治環境最優越、發展商機最廣闊區域之一,選擇前海就是選擇未來,投資前海就是投資未來,期待企業家關注前海、選擇前海、扎根前海,攜手發展,共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未來。
深港合作,前海向前。灣區共此時·瀘州老窖·國窖1573 香江之夜同日舉行。大灣區企業家藝術團的企業家們通過藝術表演的方式,唱響大灣區的無限機遇和廣闊前景,打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娜 陳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