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港口意味著航運發達。航運的背後是產業,更是出口和金融,還是展示城市經濟活力與韌性的重要窗口。2020年,深圳海關會同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在大灣區沿海和沿江港口之間創新打造「大灣區組合港」業務模式,即深圳的樞紐港和灣區內地的支線港,海關之間實行信息互認,外貿集裝箱可在企業當地辦理報關、交還箱和通關查驗手續,實現港口之間的一體化運作。
多港如一港。3年來,「大灣區組合港」線路已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和5個關區。深圳樞紐港近270條國際航線資源與沿珠江內河碼頭的製造業貨源,形成優勢互補,有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發展,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一站式」完成通關手續
今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的「蛇口—湛江」線路正式開通。滿載紙製品、小家電等貨物的集裝箱在廣東湛江港寶滿集裝箱碼頭辦結通關手續後,通過駁船運至深圳蛇口港,即可搭上國際貨輪發往越南、阿聯酋。
「組合港貨物在湛江港『一站式』完成了海關通關手續,再用駁船把貨物拉到蛇口港直接換裝船出口,既節省物流成本和時間,又能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真的太便利了!」湛江晨鳴漿紙有限公司出口科經理謝雪高興地說。
在「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下,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優化資源配置,蛇口港和湛江港將共享港區代碼,實現港口間信息互聯互通、海關監管互認。出口貨物在湛江港「一站式」完成報關申報、查驗等海關通關手續,通過駁船調撥至深圳蛇口港,直接換裝船出口,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壓縮企業通關時間和成本,為暢通區域物流鏈供應鏈綜合服務鏈路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物流要素高效綠色流通
「大灣區組合港就是把『國際大碼頭』搬到了工廠門口,通過樞紐港和支線港一體化的運作,讓生產企業在家門口就把貨物交運給港口了,一站式完成遠洋運輸。」蛇口海關副關長范海峰告訴記者,一方面,用外部空間換內部空間,樞紐港的集裝箱可以疏導到支線港堆存。另外一方面,用時間換空間,把原來的傳統通關模式下的5至7天,壓縮為組合港模式之下的2天左右,提升了集裝箱在港口內的周轉效率。
集裝箱在港口內的周轉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深圳西部港區堆放資源緊缺的難題。不僅如此,「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使得「多港如一港」,在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同時,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記者在蛇口港看到,一個個滿載家具、機電產品等外貿貨物的集裝箱被吊裝上組合港項目駁船,從東莞、中山等地,來到深圳蛇口港,再登上國際貨輪離境,揚帆出海。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科長鄧小鵬介紹,一艘駁船如果滿載的話,接近100個集裝箱,相當於去樞紐港口的高速公路上就會少100輛貨車,能有效改善整個區域交通環境。
不僅如此,組合港模式也給內河的支線港碼頭注入了發展新動力。
記者了解到,以深圳港為核心的「大灣區組合港」,將灣區內的內陸港和河港聯動起來,有效擴大了深圳港的貨源腹地,通關的便利性也吸引了更多內河港口貨物經深圳港進出口,為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提升提供新的增長點,促進了整個灣區的物流要素的高效流通。(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慕冰 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