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添臨床醫學研究與產業成果轉化平臺——深圳市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臨研中心」)。
9月13至14日,由臨研中心主辦的深圳市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會暨深圳腦健康行動社區人群隊列研討會在福田區、大鵬新區舉行,匯聚「產、學、研、醫、資」等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有效防治策略。
作為臨研中心牽頭單位,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二醫院」)與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內的5家市級骨幹單位、45家區級網絡單位一道,建起一張協同創新的「大網」,共同攻克神經系統疾病,守護深圳人的腦健康,促進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未來產業發展。
國內神經系統疾病臨研「天花板」助力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醫學科技創新,持續構建醫學創新生態體系,支持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支持高校醫學、藥學、公衛護理等教學科研體系建設。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社發處處長黃葳表示,深圳已布局深圳灣實驗室,深圳醫科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建設了一批生命科學的大設施、大裝置,以及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和成果轉化載體,實施了一批重大專項,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
據了解,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屬於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創新基地。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深圳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深圳市已先後建立起10家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上國家級、省級,共有21家臨床醫學中心。
深圳市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由深圳市二醫院牽頭,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5所市級醫院將擔任骨幹單位,網絡單位遍布深圳10個區(新區)。國內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科研「天花板」——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等也將助力。
同時,臨研中心的成立將為深圳腦科學產業提供科研支撐。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是深圳培育發展的「20+8」產業集群中8大未來產業之一。目前,深圳已聚集近百家相關領域重點企業,預計2025年相關產業規模可達40億元。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黃葳說,臨研中心不僅能匯聚全國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專家,也能推動深圳臨床資源整合,實現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運行機制及臨床醫療服務「三位一體」的發展,促進腦科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啟動深圳首次社區居民腦卒中隊列研究
神經系統疾病嚴重危險人類健康。《柳葉刀·神經病學》最新一項全球調研結果顯示,過去30年來,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病例激增59%,成為全球疾病負擔主要原因。其中,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死率和致殘率都排在首位。
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為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死率和致殘率,深圳可謂「絞盡腦汁」。2016年,在全國率先發布中風「溶栓地圖」,一旦有患者發病,可根據地圖「導航」,在最短時間內精準送到最近的能救命的醫院。2017年,國家腦防委將深圳模式推廣複製到全國範圍。
2023年,深圳再亮出「卒中預防地圖」,由全市10個區(新區)的卒中預防示範定點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組成,打通腦卒中防控「最後一公里」,實現從醫院到社區,從治療到預防的全覆蓋。
深圳市二醫院副院長,兼大鵬新區醫療健康集團執行院長任力傑透露,深圳「卒中康復地圖」也正醞釀中,將會實現腦卒中從預防到治療再到康復的全周期管理。
任力傑表示,臨研中心成立後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卒中和癡呆兩類最具代表性的神經系統疾病上,要建立全市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療與研究網絡;打造深圳市神經系統疾病多學科研究平臺,建立臨床樣本庫和大數據庫;開展規範化多中心、多學科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做到早期識別、全程防控,實現腦血管病在社區閉環式防控;開展產學研醫合作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提升全市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服務能力,讓更多患者能在更短時間內得到適當救治。
據介紹,臨研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開展高質量多中心臨床研究。9月14日,臨研中心已在大鵬新區啟動腦卒中精準預防健康隊列研究,這是深圳首次在社區居民中啟動腦卒中隊列研究,將對15000名居民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隨訪。
同時,還將持續推進深圳—倫敦卒中急救體系在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救治中的對照研究。(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深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