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詠春》,是繼「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後,「雙子星」導演韓真、周莉亞的又一重磅之作。2023年3月,舞劇《詠春》從深圳出發,走遍了全國二十多座城市,登上過春晚舞臺,走向了世界舞臺,2024年6月28日-30日,歷經百場淬鍊的舞劇《詠春》再次回到出發的地方,回到保利劇院院線·深圳坪山大劇院,三場連演,再現平凡人的追光之路。
葉問,武學的一代宗師,以其名字——粵音英譯的「IP Man」,作為中國人的名片被傳播到世界各地。而與葉問一併齊名的,便是誕生於嶺南的詠春拳——它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國功夫之一。百年來,由歷任功夫明星賦能的影視作品,讓功夫文化成為了代表中國形象的重要符號,功夫題材+影視作品更是成為了經久不衰的成熟組合。舞劇《詠春》,便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一個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關於詠春的故事。以同根同脈的民族親情和自立自強的中華兒女本色為立意,塑造一個以廣東武學宗師為代表的「英雄」形象,以「扶弱小以武輔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弘揚民族自信。
詠春,不僅僅是「詠春」
舞劇《詠春》採用了「戲中戲」的雙故事線、雙場景的模式。舞臺上《詠春》劇組,與電影《詠春》中葉問赴香港打拼的故事並行展現、無縫切換。在劇中,我們將目光投向20世紀90年代的片場,跟隨劇中「電影劇組」的心聲,深度解讀跨越近半個世紀的精神共振,盡心講述這樣一個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
在舞劇《詠春》中,觀眾還將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和「香雲紗」。將國家級的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創新融合於舞臺劇之中,由此帶來兩個時代的同頻共振。詠春拳誕生於嶺南,作為一門中國傳統武術,2021年詠春拳正式入選國家級非遺擴展項目——一步一拳,行雲流水;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心意融合,腰馬合一,是每個中國人所特有的英雄主義與文化共鳴。香雲紗的染整技藝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質感上保持了流動的光澤和紋理,也能呈現演員在一招一式中「舞與武」的張力;同時,作為劇中一條承載人物感情的線索,來自葉問故鄉的香雲紗更加具備著天然的表達優勢。
詠春,源自匠心打造
舞劇《詠春》由舞壇「雙子星」韓真、周莉亞共同執導,作為「中國舞劇界的金字招牌」,她們在《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杜甫》《沙灣往事》後,將目光聚焦嶺南,用舞蹈之魂勾畫武學之魂。一部優秀的舞劇,更是集體創作的結晶。舞劇《詠春》凝聚了國內一線實力主創團隊和大批優秀青年舞者。從音樂到舞美,從服裝到造型,從每一個肢體動作到每一束舞臺上的燈光,只為給觀眾呈現最震撼的全方位藝術體驗。
有了頂級的主創天團,在聚光燈下,舞劇《詠春》的每位舞者,都盡心地在舞臺上互見、碰撞、共鳴,共同繪就了一幅詠春「長卷」,講好「詠春」故事。
深圳製造,再回坪山
舞劇《詠春》作為一部深圳重點打造的文化力作,與坪山可謂是淵源匪淺,早在開啟首輪全國巡演前,便與坪山結緣。2022年冬,舞劇《詠春》就已在坪山大劇院進行正式面世前最後的創排合成工作,二十多天創排合成的時間裏,這部中國舞劇的全新製作在這裏進行著最完備的打磨。深圳製造,坪山合成。2023年3月,舞劇《詠春》迎接著萬千期待,正式從深圳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4月登臺國家大劇院;9月驚艷亮相新加坡;2024年新年伊始來到香港,連演5場,春詠香江。
武欲精通,唯從苦練?;赝@段橫跨一年的旅途,舞劇《詠春》已過百餘場淬鍊,追光的身影拂過二十多座城市。冬去春來,2024年,舞劇《詠春》再度開啟新一輪巡演,循著當初的約定,6月28日-30日,它將再一次回到坪山大劇院,回到這個最初打磨、合成的地方與觀眾見面。(記者 焦家志 郭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