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參加了一個由香港中華文化總會聯同嶺南大學研究生會舉辦的「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講座,來自香港的考古學者蔣白浪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關於夏商周文化的歷史脈絡,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
老祖宗千年前留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看似平平無奇的青銅酒杯,實際上蘊藏了劃時代的技術,不僅展現了匠人非凡高超的手工藝,更是凝結了古人的智慧結晶。直到科學進步發達的今天,我們仍要在反反復復的試驗中,才能逐漸掌握古人製作的思路,釐清製作過程。講座期間,講師為我們展示了夏商周時期的珍貴文物,讓我們可以近距離觀賞上面細緻,精美的雕刻。據介紹,現在學者試圖還原當時的工藝,卻無法再現出同樣纖細的線條,可見我們對先人智慧的領悟和掌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科學考證才能慢慢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容易招致爭議和誤解。講師介紹,要鍛造一把青銅複合劍,需要複雜的工序和高超的工藝。過去,西方學界並不相信我們的古人就已掌握這樣精妙絕倫的鑄劍技術,但在隨著我國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擲地有聲地回應了西方的偏見和質疑。並且,在相當長時間裏,文明的起源及其判斷標準,被西方學界掌控和定義,中國學界的意見往往被忽視,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也遭受質疑。國家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指出西方的標準無法套用到所有文明上,總結出中華文明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並建立起了一套我們自己關於文明的標準。
香港在談到文化時,第一反應可能會是歌舞繪畫,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認識並不足夠。可能的原因是,香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南方一隅的偏遠小漁村,文明甚少能到達。事實上,香港是擁有文化潛力有待發掘的。一同參加講座的前輩,通過自己的考證,認為位於黃竹坑的石刻遺跡存在時間,甚至比廣州的南越國更早,說明在香港的土地上早已鐫刻下中華文化深深的烙印,有許多值得被看見的歷史記憶。政府需要對文物古蹟的保護和利用投入更多關注,積極回應業界、學界和團體的發現和建議,齊心協力,讓香港本地遺跡成為宣傳中華文化的生動教材。另外,香港要真正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就要善於宣傳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把握好國家級文物來港巡展的契機,講好文物代表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運用好香港匯通中外的區位優勢,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風采。在宣傳中,應特別注意掌握歷史事實,避免出現知識的錯誤傳播,例如將三星堆和二里頭文化混為一談,造成受眾的誤解,政府自身需要在宣傳方面把好關。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聯盟 秘書長楊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