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現象級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港澳的票房已突破7000萬元,在內地超過5億元人民幣,還入圍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足證香港電影工業仍然極具競爭力。這部電影還掀起一股探索港式文化的熱潮,以致一心想辦成事的港府亦「急急腳」與電影團隊商討,研究保留和重置部分廠景,讓市民和遊客「打卡」,以增當區旅遊之吸引力。香港中西薈萃、新舊雜糅,文化旅遊資源無疑是豐富的,只要當局把握類似《九龍城寨》般的熱潮,因勢利導,將港式文化資源保留好、開發好、推廣好,當有實力打造不同的港式文旅品牌,既發揮文化,又創造經濟效益。
現已清拆並改建為九龍寨城公園的九龍城寨,因為一段特殊的歷史原因,昔日是一個「三不管」龍蛇混雜、三教九流之地。正因這些特點,九龍城寨就一直具備某種神秘色彩,很適合電影詮釋。而《九龍城寨》這部以8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正是將髒亂黑暗卻不失人情味的九龍城寨故事拍了出來,精彩演繹,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和市場熱捧。隨其聲名遠播,連帶旅遊效應亦逐漸顯現。事實上,自電影上映以來,不僅多了市民去九龍寨城公園「朝聖」,內地民眾亦紛紛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熱議,認為相比維港兩岸的摩天大樓,九龍城寨更有「港味」,更值得探索,有人甚至決定專程前往「打卡」。顯然,電影所帶動的「城寨熱」實在不容小覷。
如此深具潛力的旅遊資源,又怎能白白浪費?關鍵在於如何運用這些資源。《九龍城寨》廠景雖已拆卸,卻沒有棄置,政府是否可以尋找一個適當的地方重置,供市民、旅客「打卡」或參觀?如果能在九龍城寨原址內闢出角落,重置部分廠景,那必然更為理想,因為原址的好處是有更佳的代入感,能更好地重構電影所呈現的九龍城寨風貌。除了重建廠景,當局和業界亦可創意設置一些體驗活動,比如讓市民、遊客品嘗燒味飯、魚蛋粉,親身體驗舊香港「市井」的一面。
有意見認為,《九龍城寨》掀起的熱潮只是短暫的,「風潮」一過就難以保持熱度。這是有道理的,所以必須打鐵趁熱。值得一提的是,《九龍城寨》已確定會拍攝前傳和終章,這為確保熱潮的延續性創造了契機。有見及此,政府現在就要和電影團隊接洽,雙方應及早規劃,鎖定設置前傳和終章廠景的位置,探討拍攝完畢後能否原址保留廠景,倘條件許可,甚至可考慮興建永久性的影城,成為一個恒常的文化旅遊景點。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提出,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從《九龍城寨》在港澳和內地「爆紅」這一事例可見,香港影視及本地文化仍具號召力和競爭力,只要優化政策配套,當可將其轉化為宣揚香港的文旅新產品。當然,僅有產品開發並不足夠,還要做好宣傳。比如當局就可邀請《九龍城寨》的演員參與宣傳活動,運用其號召力,大力宣揚香港;還可通過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這樣的大平臺,推動本港影視等文旅作品進一步打入內地市場,將香港文旅品牌打造得更好!(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