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上海大劇院進行最後一場演出。臺上,一如既往的精彩舞技、剛勁有力的武術功夫、張力十足的流暢敘事;臺下,座無虛席的劇場裏,是全程屏氣凝神的觀眾,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他們與角色共鳴共振,為舞者卓越的表現所折服。劇終人不散,熱烈的掌聲長久不息。
此次,《詠春》受邀參加第二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11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大劇院連演3天5場,將「扶弱小以武輔仁」的「詠春」情懷,中國功夫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舞蹈的形式展示給上海觀眾。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是國家級國際藝術節,是中國最高規格的對外文化交流節慶活動之一,今年已是第二十二屆。作為集聚全球一流演藝資源的文化碼頭、引領當代藝術創作潮流的國際舞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邀請和上演的節目都是高品質的藝術精品。今年,《詠春》以實力登上這個舞臺,藉助其國家級綜合性節慶品牌「聚光燈」和「加速器」效應,獲得了更多觀眾認可和業界肯定,也向外界展示了深圳原創藝術作品的質量和風采。
觀眾排隊等簽售。深圳特區報駐滬記者 匡彧 攝
上海歌舞團副團長朱繼承看過演出後表示,近年來國內舞臺上湧現出一批優秀原創舞劇,《詠春》就是代表之一。「全劇很好地將中國傳統武術與舞蹈融合在一起,把嶺南文化淋漓盡致地呈現給觀眾。同時展現出為了追尋理想,追尋心中那一束光,平凡人的奮鬥精神,弘揚了民族自信。這部作品是韓真、周莉亞兩位導演對自我的一次挑戰,一次創新,更是一次突破。」朱繼承由衷地說:「一部好作品能湧現出一群好演員,一群好演員又是一部好作品的基礎。恭喜舞劇《詠春》,也恭喜深圳歌劇舞劇院,為舞劇舞臺,為觀眾帶來這樣一部好作品。也衷心祝願舞劇《詠春》在今後的巡演路上,常演常新,票房長紅。」
多年從事文化產業工作的韓先生對《詠春》的點評周道又細緻。「前段時間就聽說過這部劇,這次它來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我就抱著很強的期待去看了,結果是不負期待,非常棒!」
韓先生從專業角度談了自己的觀感:「上海大劇院上演過無數中外優秀作品,《詠春》展現的是深厚的嶺南文化,這在大劇院的舞臺上不多見,這也是嶺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一次碰撞和交融。」他表示,上海觀眾是很懂行的,粵語、香港、王家衛的電影等對上海觀眾都不陌生,所以觀看《詠春》理解劇情毫無障礙。「《詠春》的故事選材很成功,它講了中國功夫、武術大師,這是個可以走向世界的話題。深圳有能力有魄力,把這個故事用舞劇的形式搬上舞臺,打磨出自己的品牌和精品。」
舞劇《詠春》劇照。劇方供圖
說及劇情,韓先生說:「《詠春》的敘事感強,故事紮實,葉問和大春的兩條故事線清晰。舞劇沒有臺詞,講明白故事對創作者是很大的挑戰,但這部劇完成得非常好。」在舞蹈中加入複雜的武術動作是《詠春》的鮮明特色,這一點也給韓先生留下深刻印象。「《只此青綠》和《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些優秀作品非常吸引觀眾,因為它的舞臺設計是長線條的,演員動作慢、柔美,容易產生曼妙的美感。而武術功夫的動作是快的、短促的,表演又以男演員為主,所以它的舞臺線條感不強,很難設計出曼妙的美感。但《詠春》的編導解決了這個難題,劇中的武術和舞蹈結合堪稱完美,呈現的美是帶有力量感的。編導用快慢結合的方式達到了長線條的效果。」韓先生還提到《詠春》留給他的另一個記憶。「從審美的角度講,創作者喜歡用豐富詩意的顏色設計舞臺,但《詠春》的舞臺色彩是冷峻的、暗色調的,呈現出一種高級的美感和質地,而這種舞臺設計也呼應了回憶往事、晾曬香雲紗等劇情。」
媒體人石先生對《詠春》的選角大加稱讚。「這個葉問極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葉問,他不是高大威猛的,但他是充滿廣東特色的。主演常宏基的表演也極為出色,他和幾個流派高手的較量,動作行雲流水,彰顯不凡功力。而武戲之外,他的文戲也很有表現力,幾場感情戲都極具感染力。」
此次,舞蹈愛好者陳小姐專程從北京趕到上海看《詠春》,「今年從3月到現在,我看了20場《詠春》,從北京國家大劇院開始,到太原、廣州、廊坊、深圳、上海。《詠春》劇組很神奇,就像一棵生長的大樹,本來已經演得很好了,但過一個月,無論是演員的表現,還是舞蹈的編排細節,一直在調整,再看總是有驚喜。」談《詠春》,她滔滔不絕:「這個劇舞者的表現實在精彩,舞蹈的完成度非常高,編排的亮點也很多。舞蹈是現場的藝術,真的很美。《詠春》的齊舞非常齊,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直接提高了我看舞劇群舞整齊度的標準。」
深圳觀眾小志已經是第7次觀看《詠春》了,在來上海之前,她已在深圳和廣東其他城市看過6場。她在返回深圳登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特別喜歡這部劇的理念、劇情、舞美,劇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上前進,內心有信念、腳踏實地做好當下事,這點和深圳這座城市的氣質非常像。」她表示,7次不是終點,「如果有時間,它又在附近城市演出,我還是會去看的。」(深圳特區報駐滬記者 匡彧)
頂圖:舞劇《詠春》謝幕。深圳特區報駐滬記者 匡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