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去年10月推出「防騙視伏器」,亦在今年2月推出了手機應用程式版本「防騙視伏App」,以提升市民識別詐騙和網絡陷阱的能力,至今已錄得逾180萬次搜尋次數。此外,本港44間銀行和儲值支付營運商周日起,在用戶擬過數至被警方「防騙視伏器」列為高危的轉數快賬戶時,彈出「可疑識別代號警示」,希望提醒用戶三思。
警方指,轉數快雖以小額交易為主,但騙徒可向多人詐騙,積少成多騙款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元,又強調沒有彈警示不代表一定安全,建議過數前要了解對方身份。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鄭麗琪表示,希望市民多加利用「防騙視伏器」,以識別騙徒行徑,避免墮入陷阱;當市民留意到身邊人有陷入騙案的風險時,可利用「防騙視伏器」查證,作為有力證據說服受害人抽身。
值得注意的是,「防騙視伏器」由警方在去年10月起推出,市民可在有關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輸入收款賬戶、電話號碼、網址等,評估詐騙和網絡安全風險,除了紅色風險的高危有伏,亦有橙色的疑似有伏,以及黃色的可能有伏。系統推出一年,錄得逾180萬次搜尋次數,共發出過逾29萬次警示信息。警方表示,「防騙視伏App」將於明年首季加入自動辨識可疑來電、自動辨識可疑網址和公眾舉報平臺三個新功能,加強保障市民免墮騙案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