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輿論唱衰中國市場之際,11月5日開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盛況空前,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各國官方及企業積極參會。受訪學者指出,西方輿論抹黑中國市場,是出於吸引投資和政治需要。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相信中國經濟,已率先行動。
據中國商務部在11月2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屆進博會吸引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逾3400家企業參展,參展的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均為歷屆之最,其中11國是首次參展。
備受矚目的是,美國今年首次以官方名義派遣「最強代表團」來華設館參展。韓國參展企業數量創歷屆之最,僅次於香港、日本和美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第六次參會,參展企業數量是去年的兩倍。澳大利亞企業參展規模亦為歷年之最。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進博會開幕式上表示,建立有對話及合作的雙邊關係「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6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全球疫後經濟復蘇是漫長的道路,各國協作分擔,步伐才能堅定。中國市場廣闊,在基礎設施、領域創新、產業集群、市場拓展渠道、消費空間、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進博會外企參展踴躍,將新產品的全球發布會放在中國,正說明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相信中國經濟,企業對於市場節奏的把握、經濟增長的敏感性遠超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府決策,已率先行動。
中國近來出臺多項利好外商投資政策,包括7月的《關於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及8月的《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24項政策舉措等。
「中國當前對外資的總體政策環境是史上最優。」劉春生指出,當前中國各地都在探討優化營商環境,從行業來看,中國製造業已全面取消外資準入限制;從立法來看,中國已出臺外商投資法,並與多國簽訂雙邊協定,分享中國發展機遇,誠意足。
疫後全球經濟有待覆蘇,各國政府尋求擴大對華貿易,外資更是掀起訪華潮。去年底開始,德、法等國領導人陸續攜企業代表團訪華;今年6月,美國明星企業家紮堆訪華;本屆進博會上,參展外資普遍表示,中國市場的自身優勢和政策利好提振了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業務的信心,長期看好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
但在此背景下,西方輿論集體唱衰中國市場,渲染外資對中國「信心難拾,陸續撤離」。這一「外資撤離」的命題是否成立?中國的經濟和市場前景預期如何?
劉春生直言,西方輿論抹黑中國市場,是出於吸引投資和政治需要,實際上,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繁多。首先,中國正逢降息周期,而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元收益率居高不下,且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導致全球資本加速流向美國,給中國穩外資造成壓力。其次,貿易摩擦給外企造成壁壘,中美貿易戰加速了越南、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過程。此外,一些企業自身競爭力和市場基本表現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或作出產業鏈的調整,也會三思而行。
劉春生表示,中國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問題不大,預計明年中國經濟會有更好表現。待周期錯位結束,中國市場會回來,可靜待花開。(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