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本月7日首次舉辦香港青年法律界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其中一個重要城市惠州,以了解內地法制的最新發展,以及本港法律服務助力企業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角色。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總結是次行程時表示,這次考察團希望令到團員對大灣區的認識能更深、更早、更前。他還透露,考察團原本計劃前往深圳,惟因當地出現嚴重暴雨而臨時擱置,相信未來會很快再去深圳,更有可能同時到訪佛山,期望讓團員更了解大灣區其他發展。
代表團拜會惠州市人民政府。
張國鈞解釋,「更深」是希望團員對大灣區各個不同城市的布局、角色、政策方面有更深刻了解;「更早」是讓剛畢業出來執業或未畢業但準備加入法律業界的青年,把大灣區布局與個人事業發展聯繫起來;「更前」是讓團員認識內地法律界前瞻的科技應用,使他們將來發展能把這些東西放入香港業界發展。
他續指出,香港法律制度與內地法律制度各有特色,兩者會互相尊重,而兩地法律業界是相輔相成,並在考察中得知內地律師業務很多都牽涉跨境,例如客戶有很多資產在香港或海外,架構重組時一定涉及內地以外的跨境法律服務需求。香港與內地法律業界可互相協作,一同做好一件事情並有助得益,絕對不是零和遊戲,他更相信這方面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至於香港法律業界現階段最重要是要認清自身優勢與客戶需求。
其中三位團員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新晉大律師常委會委員鄭振康、大中華法律事務青年律師附屬委員會主席譚雪欣和法律學生代表香港大學法律本科二年級生蔡立言,都同意上述說法。
律政司副司長率代表團在惠州了解法律業界發展空間。
鄭振康表示,香港法律制度與內地法律制度是一個協同效應,在考察期間發現內地很著重司法效率,雖然它們積壓了很多民商、婚姻家庭案件,但會解決得很迅速,同時很著重調解、仲裁等其他爭議解決方法,值得香港律師或香港司法機構互相學習。他認為香港律師具備很深的普通法知識與文化,可帶領內地港資企業走出世界更靈活運用香港普通法法律,將香港法律輸出去,互助互補。
譚雪欣則以「認知」、「溝通」和「貢獻」三個詞語總結行程。她指出,港資企業很真誠地交流,談及當自己在對法律服務有需求時,作為律師應如何為它們提供更好法律服務,從中得益不少。她分享道,在溝通過程中是有互相學習互補的關係,並點出考察團到訪了惠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當地有一個目標,希望努力令每一個人民群眾都在案件中感受到公正、公平和正義,在科技應用與配對資源的進步亦非常之快,香港都有向內地學習的地方。
蔡立言認為,是次旅程中最大的得著是惠州市政府和企業均對香港律政司和業界律師很有信心與期望,而自己之前已在內地實習過一段時間,覺得確實有興趣,將來自己事業很有可能在大灣區發展,故期望藉考察團認識更多。他又稱,兩地法律制度即使有少許不同,只是程序上的分別,到頭來只要法律能帶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無論程序上有什麼不同,都能達到目的。
此外,張國鈞稱很高興河套創新園區規劃文件支持未來研究在園區採用港資港法,令很多海外投資者更願意在園區發展,因香港法律制度在國際備受肯定,在國家「一國兩制」下唯一的普通法法律制度,對海外投資者來說是信心標誌,特別是創新園區內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是重中之重考慮,香港法律制度在知識產權方面比較完整和全面,故園區若果能引進港資港法,對其未來發展是很好助力,政府未來一定會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大推動,希望能在園區實施港資港法。(記者 唐信恒 攝影:崔俊良)
頂圖圖說: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作簡介。
法律學生代表蔡立言作分享。
大中華法律事務青年律師附屬委員會主席譚雪欣回應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