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印發。這裏所說的河套,是深圳河河道圍著的地方。這就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的地方,相隔一條深圳河,這裏是深圳與香港唯一一塊深港地理相連的合作區,面積約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園區面積3.02平方公里,香港園區面積0.87平方公里。地方雖然不大,但它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它為什麼如此重要,未來又會承擔怎樣的功能?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面積約3.89平方公里,這3.89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將有怎樣的大作為?《規劃》中指出要把這裏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極點,讓河套合作區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河套面積小,但是它的能級大,帶動大,影響大。它要匯聚全球頂尖科技資源、科技人才,不光著眼於自己3.89平方公里的發展,還要聯動香港的北部都會區,聯動深圳的光明區,聯動大灣區、創新走廊的各個節點,在這個地方要跟國際先進的科研管理體制接軌?!?/p>
小地方為何能釋放出大能量?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合作區獨特的區位優勢?!敢缓觾砂丁?、「一區兩園」、 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天然交匯點,《規劃》中的這些描述,鮮明點出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突出區位優勢。
深圳市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黃偉:「它正處在深圳和香港這兩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物理中心點,擁有兩個口岸、三條通道,深港之間互聯直通,而且一河兩岸、一區兩園、『一國兩制』,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間格局、制度格局也是獨一無二。再加上香港和深圳在科技創新上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格局?!?/p>
一直以來,深圳科技應用能力深厚,在多個領域擁有完備產業供應鏈,但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上需要與國際接軌;香港則基礎研究實力強勁,更多對接國際標準,但科研成果轉化需要內地的支撐。
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是深圳園區最先引入的國家重大科研平臺之一,大灣區聯合實驗室正在籌備。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院長俞大鵬:「香港設備進行後續的更新改造是他們的弱項,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共享的重大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能夠補足他們在硬件上的短板?!?/p>
讓香港充分發揮自身科技的創新優勢,是合作區建設的初衷之一,而這種優勢的發揮,依托的不僅是深圳。俯瞰合作區,一號通道直通香港,廣深高速則深入灣區腹地,這讓河套合作區能夠暢享大灣區的產業鏈。
作為目前唯一一塊深港地理相連的合作區,深港兩地在這裏進行科技創新合作,為的是要在實現兩地優勢互補的基礎上,讓它們的合作發揮更大能級的作用。
黃偉:「河套對深圳香港大灣區,乃至對國家高質量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起到平臺、通道和試管作用。充分發揮香港是祖國內地聯繫國際創新網絡的超級聯繫人的作用。河套3.89平方公里,能夠撬動整個灣區乃至世界的科技資源為我所用。」
與廣東現有的橫琴、前海、南沙重大合作平臺不同,河套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對於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規劃》給出了明確答案: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黃偉:「河套要建設成為深港開放創新合作的先導區,這就說明河套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要推動深港之間科技創新資源高效便捷流動。要成為試驗區,就意味著河套要圍繞創新進行大量改革,要成為集聚區,寄託著河套作為發展平臺、發展引擎的重要作用。」
雖然《規劃》剛剛落地,但過去幾年,河套作為國家級實驗平臺進行的發展和創新實踐,已經證明深港合作開發意願強烈,並且有著巨大的協同發展潛力。
在合作區的深圳園,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在建成區福田保稅區,三年間快速整備改造科研空間超過80萬平米,引進了一批國家級重大科研平臺,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超過150個,吸引香港排名世界前一百名的五所高校落地研究機構。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形勢複雜,高科技領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規劃》從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臺四個方面部署了任務。
黃偉:「四大重點任務一以貫之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國際化,縱觀世界的科技和產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哪個地方能夠匯聚國際頂尖的科研人員、科技企業、科研機構,哪裏就能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科技革命的策源地和爆發點?!?/p>
《規劃》中提出,要將深圳園區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中試,就是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試驗,是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必要環節。
目前,香港排名世界前一百的五所大學,已經在深圳園區落戶了十個科研實體,產業轉化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規劃》中指出,合作區要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接軌國際科研管理體制機制。聚焦產業需求,對重大科技問題實行全球揭榜。
為了搭建優質創新生態,河套合作區用「揭榜掛帥」的方式,把引進項目篩選的第一棒交給了市場。去年春天,圍繞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聚焦行業有共性需求的卡點難題,合作區首次嘗試揭榜掛帥,向全球發榜。
黃偉:「企業來張榜,科技界來答題。通過這種揭榜掛帥的制度實現了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就上,誰能攻下課題,誰就能夠按規定來享受經費的使用權?!?/p>
當前,雖然深港兩地對協同創新有著迫切需求,但由於法律、體制、規則等方面的深層次差異,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資源開放共享、科技產業協作方面還面臨許多瓶頸和制約。
福田保稅區的「一號通道」,是全國唯一一條建設在保稅區內的跨境通道。正在通關的貨物,是我國第一臺自主知識產權的緊湊型電子顯微鏡,也是從合作區深圳園區出入香港的第一個科研產品。
幾個月前,這臺儀器在深圳園區試製成功。為了讓全世界盡快關注到這款產品,研發團隊有著把顯微鏡運到香港參展的需求。因為是國內首臺、尚未上市,按照傳統的貨物出境模式,這臺電子顯微鏡要出境香港並不容易。要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實現科技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需要充分挖掘現有政策。最終海關部門讓它以暫時進出境的方式往返深港兩地。這是深港兩地科研要素流通的一次探索嘗試。
三年來,越來越順暢「過河」的不只是看得見的人和物?!兑巹潯返穆涞刂ν黄粕罡酆献鞯钠款i,解決合作區「成長中的煩惱」。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合作區就像一個試管,不斷用制度創新催化著深港兩地要素的交融。
黃偉:「這次圍繞科技創新領域,規劃明確提出實行了一系列白名單制度,意味著將會在特定區域、特定領域、特定機構,針對特定人員採取一些特殊的便利措施,是一個非常務實和智慧的安排?!?/p>
《規劃》的落地,不僅是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入實踐,同時也擘畫了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使命、基礎稟賦和未來方向。
《規劃》以2025年和2035年為關鍵節點,分階段推進深圳園區建設。
黃偉:「2025年所賦予我們的這些目標,許多已經在路上,而且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現在深港之間協同創新的一個良好合作機制和工作模式已經基本成形,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如火如荼,有一些領域的制度性改革現在已經破局,實現2025的目標以及從2025出發,邁向2035更加宏偉遠大的目標我們充滿了信心?!?/p>
目前,深圳園區部分已經建成,並且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香港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下一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堅持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協同發展,支持深圳園區加強與香港園區建設時序、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銜接,推動設施互聯、服務共享、創新協作。藍圖已經繪就,期待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未來的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