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深化港臺經濟合作 促進兩地融合發展」為主題的港臺學者研討會在香港九龍海逸君綽酒店舉辦。本次研討會由香港中華文化交流促進會、香港商報廈門記者站聯合主辦,邀請了來自臺灣及本港的專家學者近20人展開兩地合作的研討。
香港商報記者胡薇與林建甫教授交流
會議由香港商報廈門記者站站長胡薇主持,會上,經濟學家、臺大經濟系名譽教授、前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圍繞「AI產業的經驗與挑戰」發表了主旨演講。林建甫分析了臺灣產業發展鏈條,他表示,AI結合物聯網、汽車電子等新興技術與應用,將推動更多類型元件的增長需求,成為後疫情時代帶動產業成長的主要動能。
林建甫
談及兩地合作,林建甫坦言,QS世界大學排行中香港高校就佔了5所,相當厲害。未來,兩地高校合作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香港在國際化和管理方面具備很大的優勢,臺灣學生到香港能更好地打開國際視野。而在未來AI+物聯網的智慧時代,AI場景化的應用將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點。在這樣的趨勢下,中國大陸可以用後發先至來形容,其在場景打造上具備了智能化入駐的最佳條件,而港臺可以通過雙方在社會治理上的優勢合作,再將其應用到各個城市文旅發展,將是未來AI+物聯網的一大機遇,也或將是為人類社會做出的一大貢獻。他推斷,從AI十大發展階段上看,通用機器人的普及到場景化應用的發展機遇或將是2045年。
莊太量
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莊太量,就文化環境、市場環境、老齡化趨勢等方面分析了香港與臺灣的共通性。香港具備成熟的金融市場和教育中心,而臺灣在半導體行業和人力資源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從數據上看,2023年來臺旅客居住地統計排行榜中香港赴臺旅客數量排第一,據香港貿發局數據統計香港全球前5大貿易夥伴中,臺灣位居第三。港臺的密切關係,為兩地深入合作帶來了優越的條件。
莊太量表示,港臺兩地可深化人流,貨流,資金流的合作,加強兩地金融保險市場開放和聯通以及教育機構的互訪交流,同時加強兩地的貿易往來,有利於更長遠的經貿發展。
曾鴻陽
臺灣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曾鴻陽,談及香港和臺灣兩地皆是海洋文化,雙方可以從氣候變化對環境與人的影響中合作研究,為碳交易、綠能相關產業等進行風險評估,嫁接氣候金融合作領域。
中華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美術協會副理事長陳合成從文化藝術對城市發展的價值,香港國際化的藝術展專業且豐富,兩地若能在文化上進行深入交流,以個展的形式加強互動,相信能將兩地文化提升至一個新的臺階。
陳合成
與會的臺灣代表們還就兩地老齡化問題提出了養老中心的規劃議案,香港和臺灣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如何更體面養老,智慧養老是目前建築行業的一大探索。
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他們提出結合兩地的優勢,從技術、專業以及醫療旅遊方面的融合能助力兩地在產業和文旅的發展。
許昭奇
香港畫家聯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許昭奇提出了香港在藝術品交易中的優勢,香港國際化、商業化的環境為藝術品交易提供了土壤,臺灣很好的傳承了中華文化,兩地優勢相互結合,相信能走得更好更遠。
張蓓
香港中華文化交流促進會主席張蓓表示,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意義深遠,專家學者們在加強兩地融合發展中從各個專業領域給出專業意見,也為未來兩地之間的深入交流打通了渠道。她希望雙方加強互動,助力兩地經貿往來、文化交流。(記者 胡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