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18日出席國新辦政策吹風會時介紹,《若干措施》提出5個方面18項舉措,希望通過持續不斷的對接融合,使企業面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標準規則時,能像使用電源轉換插頭一樣進行順暢轉換。
企業內外貿一體化仍需過「四關」
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盛秋平介紹,近年來,商務部著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內外貿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內外貿規則制度進一步銜接,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80%,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意願進一步增強,2023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7%。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對市場風險、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
「但與此同時,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切換時還面臨一些障礙,存在『重外輕內』等問題,企業內外貿一體化仍需過『四關』:資金關、標準關、渠道關、監管關。內外貿一體化經營能力還有待提升。」盛秋平介紹,《若干措施》,提出5個方面18項舉措,主要內容包括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促進內外貿市場渠道對接;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加快重點領域內外貿融合發展;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
盛秋平介紹,在《措施》起草過程中,著力建設國內強大市場,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措施》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內外貿信用體系、簡化部分商品進口程序、提升物流便利性、強化內外貿人才支撐,使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更便利地進入國內市場,豐富供給數量,提升供給質量,更好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
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一是規則標準更好銜接。比如標準方面,既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到2025年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關鍵技術指標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5%以上。同時,也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外文編譯,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標準,幫助企業降低市場切換的成本。
二是市場渠道雙向對接。比如,《措施》既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也支持內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還強調發揮展會、商品交易市場、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平臺的作用,為有意願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搭橋鋪路,更快速地打開國內國際市場,實現「兩條腿」走路。
三是企業產業融合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體是企業,載體是產業。《措施》提出要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培育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集群,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增強企業全球資源整合配置能力,提升產業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即將發布首批15個「灣區認證」產品目錄和實施規則
「內外貿產品適用的國內國際標準存在差異,導致認證程序、適用範圍、評價方式必然不盡相同,企業在對接標準、取得認證的人力、時間和資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轉內銷的動力」。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負責人姚雷表示,為破解這類難題,市場監管總局大力推動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提升,強化合格評定國際互認。「十四五」以來,我國在機械、化工、信息技術、消費品等領域轉化2509項先進適用國際標準,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等主要消費品領域關鍵技術指標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
姚雷同時介紹,市場監管總局還著力推進區域貿易一體化。指導成立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檢測認證聯盟,服務新能源汽車更加便利走出去、引進來。以「灣區認證」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即將發布首批15個「灣區認證」產品目錄和實施規則。指導福建探索合格評定領域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支持平潭綜合實驗區擴大對臺灣方面認證結果的採信試點。
姚雷強調,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推進國內國際標準銜接,加快推進合格評定領域國際合作與互認,打破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地方保護和行業壁壘。(記者張麗娟)